2022年11月22日
農歷十月二十九 小雪
小雪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,冬季第2個節氣,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,即太陽到達黃經240°時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,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。
# 2022年11月22日 農歷十月二十九 #
小雪三侯
一候,虹藏不見:由于氣溫降低,北方以下雪為多,不再下雨了,雨虹也就看不見了。
二候,天騰地降:天空陽氣上升,地下陰氣下降。
三候,閉塞成冬:陰陽不交,天地不通。所以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。
# 2022年11月22日 農歷十月二十九 #
小雪節氣習俗
腌制臘肉
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,天氣變得干燥,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、臘肉,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。
品嘗糍粑
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,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。有俗語“十月朝,糍粑祿祿燒”,就是指的祭祀事件。
曬魚干
小雪時,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、儲存干糧。臺灣俗諺:“十月豆,肥到不見頭”,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,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“豆仔魚”。
刨湯肉
“小雪殺豬,大雪宰羊?!痹S多地方每到小雪、大雪兩個節氣,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。無論哪家宰畜,鄰居、親朋都要過來幫忙。殺了豬,東家要做一鍋豬燴菜,再配上米飯、小菜,略備薄酒,邀請四鄰聚餐,寓意團結、和睦、萬事興旺。
# 2022年11月22日 農歷十月二十九 #
小雪養生
《黃帝內經》:冬三月,此謂閉藏。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,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......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,此冬氣之應,養藏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腎,春為痿厥,奉生者少。因此,冬季養生以養陽為主。
常曬背
人體腹為陰,背為陽,心肺主之,背部的諸多穴位經絡,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脈(位于后背正中線上),經常曬曬這些穴位能起到強壯心肺、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。
但是曬太陽也有講究,如果在陰天,日無光明,無光則陽氣不足,陽中帶陰,則不可以曬。要選日有光之時,一般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曬太陽最佳,此時空氣較好,使人感到溫暖柔和,時間20分鐘到30分鐘為宜,同時該時間段屬午時,心經最旺,午時陽氣最亢盛,午時過后則陰氣漸盛,在陰陽交換的時候,宜稍作靜養,此時保養心經則事半功倍。因此,在午時若能稍睡片刻,不僅對于養心大有好處,也可使下午工作精力充沛。
常揉三穴位
人體自帶“陽氣窩”,冬日每天揉一揉以下三個穴位,不僅在疾病治療方面療效明顯,在補充陽氣、強身健體方面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
涌泉穴:涌泉穴的位置位于足底部,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,約當足底第2、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與后2/3交點上。
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放松地坐在床上,然后用手掌來回揉搓腳底,最好能夠揉搓到腳底發熱,然后再用大拇指的指腹位置點按涌泉穴,等到有酸痛感時可以停止換另一只腳,有助緩解手腳冰涼情況。
關元穴:關元穴位于人體“陰脈之?!钡娜蚊},前正中線上,肚臍直下三寸處。古人描繪關元為男子藏精、女子蓄血之處,可見關元穴的重要性。
每天可以關元為圓心,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~5分鐘。然后用雙手食指指腹重疊在一起,點按穴位20次,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,經常按摩能起到補益元氣、強身固精、祛寒回陽的效果。
三陰交:此穴為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,位于小腿內側。經常用指腹按摩三陰交這個穴位,除可健脾益血外,也可調肝補腎,亦有安神之效。
少食生冷
《遵生八箋·冬季攝生消息論》中指出,“冬月陽氣在內,陰氣在外,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?!?nbsp;立冬后天氣逐漸轉寒,寒為陰邪,易傷人體陽氣,而陽氣根源于腎,故寒邪最易中傷腎陽,所以此時要重視養腎、溫腎,宜多食溫熱補腎的食物,以提高人體御寒能力。
腎陰虛者容易出現口干舌燥、小便黃、大便干、精神狀態差等癥狀,需滋陰補腎,可多食枸杞子、銀耳等食物;腎陽虛者常常表現為面色蒼白、畏寒怕冷、手腳冰涼、精神不振、失眠健忘、腰膝酸軟,夜尿頻多等,宜補陽益腎,食羊肉、牛肉、桂圓、紅棗等滋補品。
強身健體
冬季宜養精蓄銳,避免高強度運動,保存陽氣,但也不能不動,最佳選擇是進行有氧運動。推薦練習八段錦、太極拳等動作柔和的養生功法,有滋陰助陽、培元補氣的功效。
與此同時,隨著溫度的降低,身體各器官的功能,包括肌肉、關節,都處在一個代謝較低的水平,肌肉和韌帶也都比較僵硬,所以在運動前應該進行一定時間的準備活動。
注意保暖
冬季里,有些愛美人士可能會忽視保暖問題,但頸部、背部、腹部、腳切記要重點保暖,可通過穿高領毛衣、戴圍巾避免頭頸部受寒。對于女性,腹部溫暖是避免痛經的有效方式之一,借助一些動作按摩護腎,如雙手搓腰,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,可以溫煦腎陽、暢達氣血。
足部防寒首先要避免露腳踝,腳上穴位較多,一旦受寒邪侵襲,會導致身體出現不適,有條件的話可以常做足浴并進行按摩。